璞辉艺术家专栏——周巍 造物共生 首
2025-11-18 20:03
在司空见惯的角落里,
艺术正悄然发生。
物·肖像|系列
材料:现成品 白水泥
尺寸:40x40x120cm(高)
坪山美术馆(藏)
近年来围绕“物”所展开系列创作,我的创作方法是通过将不同的物品连接在一起,形成全新的“物”,以艺术的方法去转换、塑造有关记忆、时间、自然、未来的“形状”与“想象”。
——
周巍
-01-
Artist Profile
“艺术家简介”
Part1造物·家·肖像系列
物·家系列 | 灯
材料:不锈钢 现成品 白陶土
尺寸:70X70X205cm(高)
当代雕塑艺术家周巍,擅长使用伴随个人生活经历遗留下来的旧物现成品,用艺术手法嫁接创造成焕然一新的物品。
造物·家 | 肖像系列 | 椅子,2024
Object-made, home-portrait series | chair
不锈钢,现成品,水磨石
100 × 130 × 100 cm
周巍的创作经常带有一种与个人(经历)感知之间有长期发展的(创作)叙事,并不断延伸,将身边的人和物通过链接,与当下正在发生的进行对话,将个人化的、平凡的与不可思议的东西融为一体。
物·家系列|落地灯
材料:现成品 陶泥
尺寸:200cm(高)
2019年12月5日周巍将搬离陪伴他十年的工作室,这里对他意义非凡,也是《物・家》系列的发源地。
物·家系列| 家具Objects - Homes | furniture
物·家系列 | 桌面灯
材料:不锈钢 现成品 白陶土
尺寸:20x20x33cm(高)
25x20x40cm(高)
《造物·家》系列,他将通过拆解女儿玩具与旧工作室家具、浇筑水泥重构功能性物件(灯、沙发、插座……),将旧物轮回转生,成为更新的事物。
物·家系列 | 现场
周巍工作室
博伊斯曾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传递能量和思想的媒介”。周巍艺术品中使用的旧物,同样成为了储存和传递其情感能量的“电池”。
物·家系列 | 落地灯
材料:不锈钢 现成品 白陶土
尺寸:200cm(高)
物的深处住着人的魂灵,而时间的褶皱里藏着未熄灭的希望的炉火……
Part2造物·委托系列
物·肖像系列委托|造物石
材料:不锈钢 现成品 水磨石 等
尺寸:50X50X195cm
周巍的《造物委托系列》 从疫情初期的私人记忆转化为公共叙事。
逐户收集承载村民生活印记的旧物
物造·家·肖像系列
| 造物·罗行
材料:不锈钢 现成品 水磨石
尺寸:170X170X238cm(高)
委托方:2025·罗行艺术墟
以“造物·肖像系列委托”为名,将个体家庭的冗余转化为兼具实用与诗意的“共生装置”,在物的转译中重构亲密关系的拓扑学。
造物・肖像
委托系列
| 《造物石》
材料:现成品 灰水泥 丙烯
尺寸:100x80x230cm(高)
周巍赋予传统太湖石不一样的灵魂,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东方”的想象与期待。现代感的混凝土,重塑太湖石的灵动与风骨。
《城市共生:物的流变》
组合尺寸:1000x300x115cm
材料:白水泥 沙 现成品 电线
委托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城市共生:物的流变》《造物·肖像》系列物品收集
2023年周巍的作品《城市共生:物的流变》参加了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这组神似太湖石般的雕塑装置作品,使用了不同时代的生活用品,它们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特征。这种日常物品迭代与更新也侧面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痕迹。
“造物·肖像系列委托”为名
艺术家将个体家庭的冗余转化为兼具实用与诗意的“共生装置”
在物的转译中重构亲密关系的拓扑学
《造物·家》kennaxu画廊周巍个展现场
在这个物质生活过剩的消费时代, 周巍将生活剩余物转生为新生家具或是公共空间功能“新物”。他的艺术将不断延伸“物的灵魂”与使用寿命。他像一位记忆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发掘、收集并展示这些被遗弃的“文明碎片”,让它们在新的重生中获得尊严和声音。
《插座》造物
委托系列
材料:不锈钢 现成品 白陶土
尺寸:40X40X55cm(高)
物・肖像 | 澳门
材料:现成品 陶泥
尺寸:800x200x320cm(高)
委托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Part3 时间·拓扑系列
造物·家|肖像系列| 时间拓扑 02,2025
不锈钢 ,铸铜雕塑,彩陶土
《造物·家》kennaxu画廊周巍个展现场
《时间拓扑实验室》则直面数字时代集体经验的碎片化宿命。2023年新工作室中诞生的随手线条,经激光切割与剩余物嫁接后,形成如同神经网络链般的抽象装置;而迭代计划中过期药品与玻璃器物的爆破重组,则让化学残留与消费符号在画布上展开菌落式蔓延。
造物·家 | 肖像系列 | 时间 ,2024-2025
01材料:亚麻布,儿童画笔,丙烯
03材料:不锈钢 ,彩陶土
《造物·家》kennaxu画廊周巍个展现场
时间拓扑系列
《造物·家》kennaxu画廊周巍个展现场
时间拓扑系列
《造物·家》kennaxu画廊周巍个展现场
这些作品构成一座动态档案库:被算法割裂的时间、被遗弃的物、被代谢的记忆,在此经历粉碎-增殖-再结晶的循环。
造物·家|肖像系列|时间06,2024
不锈钢,现成品首饰,白陶土
130×130×10cm
当水泥封存的玩具与药片裂解的晶体共处一室,展览空间本身便成为巨型时态褶皱——从老宅中极简的白盒子空间与混凝土家具共振,激光切割的金属神经网络穿透过期药品的琥珀时空,共同质问:在永恒加速的现代性眩晕中,我们如何以物的炼金术重构时间的尊严?
Part4 艺术家与女儿的共创
艺术家周巍与女儿 一 一
这组充满童趣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与女儿“一说一做”的共创,构建了一个由儿童视角主导的奇幻世界。
周巍 《冰激凌猩猩猴》
57×37×37cm 雕塑 光敏树脂 2025年
在陪伴女儿成长的日子里,女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对陪伴的渴望,打破了周巍原本孤立的创作状态。面对“无法专心创作”的困境,周巍选择放下固有流程,转而将女儿的陪伴与游戏转化为创作的核心动力 。
《情绪包》系列
艺术家主动退居 “执行者”身份,让女儿以“小老师”的姿态指导创作——她描述幻想中的形象,点评色彩与造型,甚至亲手参与拼贴涂抹。父亲则通过专业技法将稚嫩的语言转化为实体作品,同时刻意保留笔触的笨拙感与材料的随机性,让成人的理性与孩童的直觉在碰撞中达成平衡。
周巍 冰焰瑞兽
76×35×50cm 雕塑 光敏树脂 2025年
周巍 《 掌梦人》
36×58×40cm 雕塑 光敏树脂 2025年
周巍 《萦梦象》
37×47×43cm 雕塑 光敏树脂 2025年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童的想象足以点亮另一种永恒的光。周巍的作品本身具有人文的温度,在女儿“异想”的推动下,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些许看似“不合理”的叙述,却极为生动有感染力的“真理”。
【展览现场】
《城市共生:物的流变》,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
《更新·共生》,军械库展区,威尼斯 ,意大利,2023
《关系》
·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年展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澳门文化局主办,澳门,中国,2023
展览现场,艺术家个展《我的山水》,33空间,深圳,2018
展览现场,《造园·遗墟》,周巍艺术项目,广东美术馆,2019
展览现场,周巍作品《物・肖像 | 系列》,云美术馆,深圳,2020
《一 一的理想·爸爸的异想主题乐园 》
2025大艺博周巍个人项目展览现场
-02-
Artist Columns
“璞辉设计·艺术家专栏”
璞辉设计致力于将艺术自由介入寻常生活,生动诠释“人人都有艺术的权利”。从实用的角度,到超载的发挥,构成艺术的主体,是为璞辉设计的意义。本专栏将介绍璞辉将生活,予艺术的设计主张,讲述璞辉设计与身边艺术家的故事。
艺术家
周巍
周巍,
1987年出生于湖南衡阳,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擅长
雕塑创作,
现工作生活广州,长沙。
艺术家个展:
《造物
·家》KennaXu画廊(福田) ,深圳,2025
《造园
·遗墟》实验艺术项目,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
《我的山水》实验艺术项目,
33空间,深圳,2018
《少泷,沙滩还在!》驻地实验艺术项目,小塞班,南澳岛,
2018
《一一》个人实验艺术项目,道禾幼儿园,广州,
2018
《有无雕塑展》前后空间,广州,
2017
《郁郁生灵
·周巍雕塑作品展》华艺廊,广州,2014
部分群展:
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更新·共生》,军械库展区,威尼斯 ,意大利,2023
《关系》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年展,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澳门,中国,2023
《时间引力》成都双年展,成都当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2023
《儿童友好城市
2:艺术行动者》,原美术馆,重庆,中国,2021
《一个人在荒岛》,坪山美术馆,深圳,中国,
2020
《身体视觉》,云美术馆,深圳,中国,
2020
《佛罗伦莎国际设计双年展》,莎垒内斯帕多利尼馆,佛罗伦萨,意大利,
2019
《米兰世博会
·国际文化创客设计联展》,世博之门展览馆,米兰,意大利,2015
所获奖项与荣誉:
《造园遗墟》
IDA DESIGN AWARDS 设计大奖,2020
《造园遗墟》
MIPIM Awards “最佳城市再生”,2019
Gen.T 亚洲新锐先锋榜,2019
出版专著及发表文章
2019年《造园遗墟》周巍艺术项目 广州广东美术馆编书艺出版社
2014年 《郁郁生灵》周巍雕塑作品集广州华艺廊编岭南美术出版社
2023年《画廊》封面人物 物的“异托邦”周巍
2023~2018艺术项目回顾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23年《画廊》封面专题 更新·共生—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岭南美术出版社
关于璞辉
璞辉设计创始人-创意总监
彭驿乔(右)
合伙人-设计总监
尹志超(左)
“璞辉设计·艺术家专栏”专注于发掘优秀的年轻当代艺术家,并与其共同成长,有意联系请后台私信留言。
The Pu Hui · Artist Column focuses on discovering outstanding young contemporary artists and growing together with them. If you want to contact us, please leave a private mes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