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 袁杰|杭州 600㎡ 光之合院,生活的诗篇
2025-09-24 22:50
树影婆娑,晨光穿过连廊,轻柔地落向意式沙发,勾勒出东西方审美交融的初幕。
这座位于杭州的六百平米合院,是父母为女儿归国生活预备的礼物,也是一座始终向她敞开的温暖归巢。东方的静雅与现代的简约,父辈的积淀与子辈的憧憬,在此相映成趣。两代人的审美差异,成为灵感之源,于光影间共同撰写这首名为
光从容流转,庭院渐次舒展。松枝疏朗,映于白墙之上,风雨连廊以纤细木构勾画光的路径。这一隅,是父母心之所安,传统静谧,却自有力量。
设计师以一道通透的超白玻璃界面取代传统隔断,极窄的金属边框弱化视觉阻隔,模糊内外界限。这一策略不仅引入了充沛的自然光,更将空间叙事过渡给女儿的当代生活。
浅咖色主沙发与白色布艺单椅形成舒缓的对望关系;取色于二者之间的地毯则以天然肌理柔化了石材地面的冷硬,悄然整合了客厅区域。一侧的牛仔布沙发借着微妙的蓝调跳出,其松弛的形态在秩序中注入轻松感。
客厅一侧,父亲的茶桌安然设席,与客厅形成一片既不打断亦不隔绝的过
他于此沏茶静思,女儿在一旁沙发闲谈,彼此独立,却又目光可及。这并非刻意安排,却成为两代人日常中最温暖的交汇。
整个场景收束于劳伦黑金的背景墙面。石与木、轻与重、东方的沉静与现代的松弛,在光中交织共鸣。
家的温情,随光向内,延伸至餐厨区域。餐厅与父亲的茶台相对,圆形餐桌与茶席呼应,一侧茶香氤氲,一侧咖啡酒韵流转。
西厨区域延续着低饱和的色系,天然石材岛台与木饰面相融,水吧点缀其间,勾勒轻缓的生活场景。
三餐四季,烟火暖香,一家人的时光便在这开放交融的空间中静静流动。
一方庭院作为建筑的核心留白,被刻意置于空间序列的中枢。设计师通过顶部采光天井的建构,将自然光自上而下引入地下两层。光成为连接楼层的媒介,模糊着传统建筑的层级关系。
光线渐次漫溢至负一层,将这里转化为活力与松弛共生的场所。健身区域临窗而设,与休闲区自然衔接,洗衣房等功能空间隐于动线末端,兼顾实用与美观。
家中的三只爱犬常在此处悠闲踱步,或卧于光斑中小憩,为空间增添几分生动气息。这里是家庭生活中轻松而随性的片段,与楼上的正式感形成舒缓的变奏。
光被精准地引导至负二层,成为实现两代人审美融合的关键场域。设计师通过并置与对话的设计手法,使父母的传统收藏与女儿的现代审美和谐共存。
的笔法,为饮茶区与酒吧区建立起保持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视觉呼应。暖色温统一不同区域的氛围,重点照明精准投射于收藏品与现代家具之上,时代的隔阂在光影渐进中消弭。
更动人的是空间的贯通与光的流转:立于楼下抬头可见庭院的绿意与天光,光影自上而下倾泻,将不同层面的生活场景编织为整体。光与空间彼此穿透,情感也随之层层相通。
拾级而上,家渐入私密之境。二层是父母的一方天地,主卧以浅咖色与胡桃木色铺陈出沉稳底色。宽适的床体沉稳落定,搭配暗绿色天然石材床头柜,纹理如山水凝驻,静谧中透出自然力量。
三层步入女儿的私属领地。卧室以浅色调铺陈通透基底,局部点缀深色木质,勾勒出轻盈而年轻的层次。悬浮式床体如现代榻台,抬高的软包床屏以艺术化图案轻轻点缀,兼有设计张力与庇护感。
转入书房,更具个人印记的天地徐徐展开。潮玩与书籍安然共架,墙上悬挂着从远方带回的异域面具,它们不仅是装饰,更似一段段旅途的缄默见证,链接着她曾翱翔的广袤世界与如今归巢的温暖之家。
尽管两代人的审美各自成章,设计师却精准定位到胡桃木的温厚、石材的冷冽、布艺的亲和为线索,编织出一套贯通空间的视觉语言,让审美差异在共同的材料谱系中寻得共鸣。
于此刻,父母不强加自己的风格予女儿,女儿也未全然拒绝传统的馈赠。他们各自栖息,又彼此映照;各自从容,又心意相通。
家的意义,在光影流转间沉淀为诗意的永恒。这座合院不仅是生活的容器,更成为代际之间审美与情感温柔对话的见证。家亦如绿意攀光而上,于岁月中默然生长,静待时光的礼赠。
部分品牌|友居智匠木作、梯艾姆楼梯、亿奢岩板、啊里郎石材、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