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复人与环境之间的裂缝? 北欧博物馆大型沉浸式展览 MUSEEA 首
2020-02-24 05:30
巨型冰块展厅 © Hendrik Zeitler
北极星闪烁,子午线交汇,时区不复存在——这就是北极的起点,是四百万在冰河之中生活了上千年的人民的家园。北欧博物馆的大厅被用来展示北极地区的生活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北极,当碰到冰正在融化的时候,游客们就能见证冰块、以及生活在世界上气候变化最显著地带之一的人们的历史和未来。
▼大厅的上层空间 © Hendrik Zeitler
获奖设计师索菲亚·海德曼和塞尔日·马丁诺夫设计了这次盛大的展览。此次展览空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北欧博物馆、来自极地地区的40名研究人员和专家与展览设计者密切合作的结果。“这是我们设计的最重要的展览之一。”索菲亚·海德曼说,“气候变化是一个关系到所有人的重大问题。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希望游客在获得一种强大的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觉得人们必须一起行动起来了。”
▼博物馆大厅 © Hendrik Zeitler
裂缝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北极地区。随着温度升高、冰块融化,裂缝也就随之出现。这些裂缝会导致严重的冰山崩裂、房屋损毁淹没、动物难以觅食。裂缝的产生,也同时象征着自然界中人与历史传统的分裂。在展览现场迎接观众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融化的巨型冰块。它被一条巨大的裂缝分开,游客可以经由这条裂缝跟随融水进入展览。
▼巨型冰块展厅 © Hendrik Zeitler
在冰块内部,游客可以体验身处北极的感觉。物品、账目、电影、幻灯片、网络摄像机和艺术一起,将现在与过去、科学与神话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关于北极的历史和未来、以及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诗意而丰富多彩的故事。该展览是由为了在极端气候中生存而衍生出的多种极具创造力的方式来推动的。
▼裂缝展厅入口 © Hendrik Zeitler
▼数字展览部分 © Hendrik Zeitler
▼讲述北极历史与未来的媒介 © Hendrik Zeitler
游客从坚硬的白色冰块,逐渐移动到浅绿色和蓝色的融水区,最终抵达完全融化成深蓝色的海洋。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之间出现了裂痕。想要继续从冰路穿行已然不可能,人们必须寻找新的方法。而船和直升机的普遍使用,逐渐取代了步行、雪橇和滑板车。
▼从白色展厅过渡到浅蓝色展厅© Hendrik Zeitler
▼从浅蓝色展厅看向浅绿色区域 © Hendrik Zeitler
▼交通工具的演变 © Hendrik Zeitler
▼展品船只 © Hendrik Zeitler
▼代表冰块完全融化后的深蓝海洋区域 © Hendrik Zeitler
由于气候的变化,人们发现在由木头或混凝土制成的静态房屋里居住变得愈发困难。传统的帐篷在这里看起来似乎更加稳定,因为冻土的融化会导致土壤开裂,地面塌陷。在北极,木材一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材料,通常只能用作浮木或从国外进口。以大型纺织品为特色的帐篷区,灵感来自北极帐篷的圆形形式。相比之下,展览的静态房屋部分是由木头建造的,其灵感来自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的三角形屋顶。
▼以大型纺织品为特色的帐篷区以及由木头建造的静态房屋 © Hendrik Zeitler
人类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这样的裂痕还存在于小众的环保生活方式和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的工业生产之间。画廊采用干草等最环保的有机材料建造,与小众的生活方式形成共鸣。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涉及大规模的资源开采。观众会进入一个巨大的石油管道中,当冰融化时,人们可以接触到以前无法获得的自然资源。一条新的裂缝也在那些环保人士和罔顾自然环境只为经济利益的人之间产生。
▼石油管道展厅 © Hendrik Zeitler
▼代表着人与环境关系的展品 © Hendrik Zeitler
与此同时,裂缝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积极力量。裂缝是不容忽视的,它们可以使人们暂时忘掉起源和历史来进行倾听和交流;一起工作以弥合裂痕;一起创造新的生活,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博物馆大厅天顶细部 © Hendrik Zeitle
推荐作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