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义建筑:水泥铸就的巨大沉默物体 首
2020-04-11 08:10
粗野主义(Brutalism)起始20世纪50年代,由建筑大师于勒·柯布西耶最早提出。 这是一种基于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准则,在设计上主张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优先,在视觉上则表现为是对建筑材料的原始质地的暴露和直观展示。因此粗野主义的建筑物总是能看见粗重巨大的混凝土构件,夸张的整体结构,如同由混凝土铸就的巨大怪兽,沉默的匍匐在城市或者荒野之间。
这座教堂位于瑞士小镇瓦亨多夫,是瑞士设计师彼得·祖姆托的作品。在高达12米的混凝土外壳之内,是由经过燃烧的云杉木构成的弧形走廊和幽闭空间,以及与外界直接通透的天窗。这座教堂的建造方式尤为特殊:先用云杉木搭建出框架,在木制框架上建设混凝土外壳,之后将木质结构一把火烧掉,只留下混凝土的部分。建筑师反向的运用了粗野主义的手段,用建材本身的粗粝形成浑然天成的简朴美感。
这栋小屋出自日本建筑师木村晃一,可以说是粗野主义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上的绝佳范例。他化用了粗野主义的美学范式,软化了粗野主义建筑中实用为先的硬朗做派,打造出一座以适宜人居的安宁住所。这座小屋位于高速公路旁边,由原本的和式小屋改造而来。厚重的混凝土结构在他的手里成为了阻隔噪音和视线、营造安宁空间的保护墙。
这座建筑始建于1985年,位于乌克兰雅尔塔的海边。曾经是一座疗养场所,现在则被改造为一处旅馆。友谊疗养院是粗野主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飞碟一般悬浮半空的结构和齿轮圆盘样式的空间排布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蒙特利尔决定建设一个全新的住宅小区,用来体现环保、生态、环保的设计趋势。建筑师莫瑟·萨夫迪的方案最终中标,他计划将354个混凝土方块堆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各自独立的群体居住空间系统。这个建筑被命名为Habitat 67,即栖息地67号。
盖泽尔图书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内,建成于1970年,由建筑师威廉·佩雷拉在上世纪的60年代设计。这座图书馆以中央的立柱结构为起点,逐级向两侧延伸,形成书本堆叠的形态。不加修饰的混凝土立柱和极富张力的几何结构让这座图书馆被誉为粗野主义的标志性建筑。
这是一座纪念马其顿民族解放战线的建筑。其外星生命一般的夸张的外形、厚重的混凝土外墙、航船舷窗式的窗口设计都是粗野主义美学的直观体现,透过透明玻璃望见彩色马赛克玻璃的光芒更是神来之笔。这也让这座纪念堂成为粗野主义建筑的代表案例。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