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澳大利亚气候的被动式设计 Macdonald Road住宅 Philip Stejskal Architecture 首
2022-06-25 23:07
©Bo Wong 尽管地处环岛和商业中心边,住宅通过坚实的砖墙和带有斑点的隔断提供了一种悠闲安静的感觉。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紧密合作,创造了一座由建筑和花园组成的庇护所。
业主想要一栋较小的住宅供他们安享晚年,偶尔还可以接待两个成年的孩子居住。新建筑坐落在环岛旁,位置优越,替代了原本建于1980年代的朴素的单层联排住房。
▲建筑外观©Bo Wong
由于业主希望项目带有一定的“标志性”,设计师根据基地地处商业街区门户位置的特点,创造了一栋对周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住宅。设计首先回应了澳大利亚家宅历史以及上世纪中期的住宅特点。该住宅类型常见于Applecross,直到MacMansion出现。这些历史上的住宅为此次设计如何回应气候、尺度和形式提供了参考。
▲近景,“标志性”的住宅©Bo Wong
住宅的凉廊如同Akubra帽宽阔的帽檐,为建筑提供庇护,免受室外热气侵扰。在这个项目里,凉廊包裹建筑的北立面并且一直延伸的东侧,与繁华的Ardross大街相对,不仅起到了这样作用,还可以保护住户的隐私。凉廊向上转变成了垂直的木条遮阳板,部分可开启,让冬季的阳光进入室内。
▲凉廊入口©Bo Wong
▲围绕住宅设置的凉廊©Bo Wong
此项目遵循被动式遮阳设计原则,包括理想的北立面朝向、被保护的玻璃窗和充足的阴影,同时克服了街角位置带来的隐私难题。设计还依据珀斯本地气候特征运用被动房概念,在适合的位置将建筑气密性原则与交叉通风的优势结合在了一起。建筑的围护结构被做得尽可能气密,滑门则采用“升降阀”装置,帮助将门闭合后的空气泄漏降到最少。
▲部分可开启的垂直遮阳©Bo Wong
尽管地处环岛和商业中心边,住宅通过坚实的砖墙和带有斑点的隔断提供了一种悠闲安静的感觉。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紧密合作,创造了一座由建筑和花园组成的庇护所。
▲围墙和花园隔断外界的喧嚣©Bo Wong
▲凉廊中的休息空间©Bo Wong
▲从凉廊看向花园©Bo Wong
▲安静的花园©Bo Wong
住宅内部平面呈平行四边形,回应了基地的朝向以及与街道的关系,使得户外空间更接近外边缘。楼上为客房和第二间浴室,二者接位于屋顶的掩盖之中。建筑在体量布局上将最高的核心体块置于一角,使得屋顶轮廓线逐渐变矮,与相邻的房屋相和谐。
▲起居空间©Bo Wong
结构工程师、能耗评估员、照明和空调专家也参与到了建筑设计之中,在封边、升降闸等处运用了适合本地气候的被动房设计策略。设置于楼板内的液体循环加热以及热回收通风系统保证了在冬季密闭条件下居住环境的温暖和良好的空气品质。住宅内设置逆循环空调系统,每个房间恒定在睡眠模式下,以保证高效运行。
▲起居室,带孔的核心筒形成交叉通风©Bo Wong
▲开放的厨房和餐厅©Bo Wong
▲餐厅与厨房细部©Bo Wong
夏季,由于核心筒中穿孔砖带来了交叉通风,夜间房屋的温度很快就可以下降下来。裸露的楼板和室内砖墙形成了大面积蓄热体,维持室内温度稳定。双层玻璃和高品质保温层进一步强化了蓄热体的作用,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朝向和开窗方面的被动设计原则帮助最小化了夏季的热荷载,同时让建筑在冬季可以获得最多热量。
▲书房和卧室,裸露的楼板形成大面积蓄热体©Bo Wong
▲二层卧室©Bo Wong
设计是否满足了“标志性”建筑的要求呢?根据剑桥词典中对“标志性”的定义,即“代表了一些重要的事物”,此次设计想必达到了标准。通过替换掉住宅中低效的、有失尊严的部分,设计可以或多或少地为城市带来改变。该项目中,设计创造了一栋与公共空间积极互动的建筑,虽然外表谦逊,但是为其所处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体验。
▲夜景©Bo Wong
▲光从垂直遮阳板中透出©Bo Wong
该住宅的设计考虑到了自身所处的场所以及周边建筑,一起拥抱了相同的历史价值。
▲总平面图©Philip Stejskal Architecture
▲一层平面图©Philip Stejskal Architecture
▲二层平面图©Philip Stejskal Architecture
▲屋顶平面图©Philip Stejskal Architecture
▲立面图©Philip Stejskal Architecture
Photographer: Bo Wong Landscape Architect: Annghi Tr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io Builder: Portrait Custom Homes Lighting: UNIOS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