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爆改 450㎡ 上海别墅,每个角落都是艺术_20250903
2025-09-03 19:24
,模块化设计让空间灵活多变,满足家庭成员不同的使用需求。茶几由屋主收藏的旧书堆叠而成,兼顾安全性与个性表达,既满足使用,也融入了个人趣味。
对屋主而言,艺术不只是装饰,而是一种日常实践。他们认真挑选每一件家具和艺术品,也持续在过程中学习与判断。设计师表示,这种投入与思考,让空间本身不仅仅满足于
“共创”出来的,比如客厅中的茶几以藏书堆叠形式呈现,既保留了功能,又让空间更具个人印记,也符合有孩子家庭的安全需求。
这个空间中的软装家具和艺术品也是业主夫妇在审美喜好上的展现。壁炉上的画作为加拿大年轻女艺术家
Celia Lees 的抽象画作品 “Something About Solitude” 。壁炉一侧的舒适单人躺椅,是美国夫妻档设计师 Charles 和 Ray Eames 所设计的经典伊姆斯休闲椅(Eames Lounge Chair)。窗边墙上的小幅画作 “To the seventh Rest”,来自西班牙年轻艺术家 Ed Warner 。造型有趣的矮凳 “Wiggle Stool” 来自瑞士品牌 Vitra ,由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 所设计。
“每次使用完这些空间,我们都会尽量把它恢复到原状。它不仅仅是一个房间,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想保有的一种状态。”
“他们不是为了展示而做设计,而是为了真正生活其中。从家电的选择到画作的摆放,都体现了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怎样生活。不是追求形式,而是看重感受。”
客厅是整个家的核心区域,位于挑空结构之中,采光条件优越。南向的大面积玻璃窗经过重新设计后,有效引入了自然光,也让小区绿植成为室内的延伸。屋主没有设置电视,而是保留了更开放、自由的功能布局。
一楼集中设置了中餐厨房、西厨与餐厅,便于家庭日常使用及家政协作。家电选型以实用为先,不迷信高端进口品牌,灶台与油烟机选用国产,冰箱为德国
吊灯,风格克制而现代。整体氛围在日用与观感之间取得平衡。
“梯包梯”结构,玻璃隔断提升了空间通透性。借由这一结构,设计师在楼梯边设置了小型展示区,用于呈现艺术画作和特色单椅,为空间增添静态视觉层次。
多层挑空结构让阳光贯穿各层,也增强了家人的空间互动感。屋主表示:
“我们一家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客厅。光线好,动线自然,孩子可以自在玩耍,我们也能放松陪伴。”
在主卧套房外的书房区域,屋主选择了更具当代感的配置:
的陶瓷作品等,均展现了对材料质感和创作者语言的关注。
二楼设置了一间次卧,方便长辈偶尔来访。整体设计延续了主卧的克制风格,强调舒适性与收纳效率,画作与家具同样精心挑选,保持空间之间的审美连续。
主卧套房外空间墙上的小幅画均为西班牙艺术家Chidy Wayne 的作品,线条简练的画作和边桌上的非洲刚果 Pende 面具共同造就了空间的特别能量感。
房间的布置简单有序,重点在舒适与视觉完整。床头一侧是中国艺术家麸子的画作《麸子的时间》,床体来自意大利
主卧位于三层,空间配置包括独立书房与卫浴。原电梯间阻断了南北通透性,经过改造后,设计师将其与步梯整合,既优化了动线,也提升了整体流畅度。原电梯井改为分层储物间,让原本零碎的空间获得了更完整的秩序感。
地下一层是影音室与多个储物空间的组合区域。设计师根据空间原始结构重新规划动线,并通过功能划分提升了使用效率。影音室既满足日常观影,也适合亲友聚会。
地下一层的木饰面储物墙,是这个家的另一个注脚。它隐藏在不被注意的角落,却依然被认真对待
。设计师说:“他们从不只关注显眼的地方。他们关心的是,这个家是不是在每个细节上都足够贴合真实的生活。”
整个装修过程历时近两年。起初对空间与艺术并不熟悉的屋主,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从家具选型到艺术品组合,他们变得越来越清楚
“到最后,他们已经完全可以独立决策。很多家具、画作的组合,是他们自己挑出来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像一次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自我训练。”
对屋主来说,这个家不是作品,也不是展示,更不是社交标签。它是一个陪他们慢慢变化、持续调整、长期居住的空间。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