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生活美学 马耳他蓝屋_20250701
2025-07-01 19:59
蓝屋位于一座 16 世纪的马耳他传统住宅中心,是适应性再利用与空间创意设计的典范之作。由 Studio NiCHE 的 Martina Fenech Adami 操刀设计,这座 28 ㎡的工作室搭配 10 ㎡露台,将历史建筑的外壳转化为当代微型居住空间的精致表达。作为新落成的豪华民宿的一部分,蓝屋以设计为笔,在守护历史建筑完整性的同时,重新定义了紧凑型居住空间的品质高度。
设计以天蓝色与石灰石米色为基调,巧妙呼应周边城市景观,定制家具中跳跃的原色红色则为空间注入表现力。两条视觉轴线构建起空间骨架:一条延伸至露台,强化室内外空间对话;另一条从淋浴区延展至城市全景,有效拓宽空间感知维度。
定制细木工是空间优化的核心。倾斜的厨房布局与对角地板图案相呼应,既提升了通行效率,又增强了空间的几何秩序感。镜面后挡板通过反射光线与模糊边界,进一步放大空间感;隐藏式收纳设计则将闲置角落转化为实用且美观的储物空间。睡眠区与细木工无缝衔接,确保整体风格统一。浴室采用反光玻璃马赛克装饰,成为光线汇聚的明亮空间,进一步增强视觉开阔感。室外露台以定制花槽取代传统围栏,打造出建筑与自然共生的鲜活边界,全方位提升空间的感官体验。
可持续理念贯穿设计全程。项目优先选择对原始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减少新建带来的碳排放,延续历史结构的生命力。通过自然通风、高反射表面设计及合理采光布局等被动式节能策略,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本地采购的石灰石建材,以及修复后的木质门窗,既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又留存了文化记忆。
蓝屋的外观低调融入历史环境,内部却以充满活力的现代设计重新诠释传统。通过平衡简约功能性与艺术表现力,这座微型空间跨越时空,连接起过去与未来,成为兼具永恒魅力与前瞻视野的居住范本。正如 Martina Fenech Adami 所言:“蓝屋颂扬了局限中的无限可能,证明小空间也能通过对光线、材料与历史记忆的精心雕琢,带来深度的居住体验。”
这是大阪继1970年首次举办世博会后,时隔55年再次举办这一盛会。本次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围绕“生命”“循环”等核心议题,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