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藏于山丘的理想国,写给新家的时空序章!_20250718

2025-07-18 13:13

                            

                            
六七月的广东潮湿闷热,雨季像一位老友如约而至。雨过天晴后,多了一丝清爽的风。当我们走进这座“氧气感”十足,位于广东山上的房子时,由内到外滋生的舒适与静谧随手可触。目之所及皆与自然交融,在横纵交错的空间中,在内外交汇的缝隙里,透着自然与舒心的新家脾性,也勾画着这座房子关于生活与未来的一重重美好愿景。

                            

                            
屋主李小姐与设计师谢辉。谢辉,ACE DESIGN创始人及设计总监。(右)
从毛坯状态,到一点一滴去打磨、填满、浸润,最终“出落”成一个内外兼修、容纳生活的居所,源于李小姐一家与设计师之间的懂得与互相成就。新家的落成需要的不仅仅是错综复杂的设计与规划,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共情与彼此接纳。一如李小姐的感叹:“关于这个房子的一切,都是缘分使然,无论是我们与设计师谢辉的相遇,还是一物一花、一草一木,皆由缘分而生。”

                            
新家位于广东一座不高的山丘上,庭院里一株上百年的橄榄树如雕塑般矗立在一侧。一草一木蓬勃的生机让这个满目皆绿的花园充满了自然的生命张力。
这段跨越地理、时间的缘分,始于李小姐曾经看到过的设计师谢辉的作品,“她的设计质感是我喜欢的”。恰好这栋房子即将开始设计,便开启了一段寻找对的设计师的旅程。“没想到找到的谢辉的电话是个空号”,几经波折终于“接上头”,她笑说。但从线上欣赏到线下达成合作,则来自于一段更深入的情感链接。对比之前设计师的“不出错亦无惊喜”的设计规划,直到与谢辉见面,才终于有了一份内心的笃定。

                            
彩色大理石组合的桌子带着色彩的律动使新家的入口变得轻快。墙面的综合材料艺术品来自艺术家孟超和明洋。陶瓷艺术家刘纪垒的花器恰似夏日的绿色峡谷,搭配向日葵就如梵高笔下的旷野让人怡然自得。

                            
把入口设置为狭长的走廊,将自然光刻意引导在空间的上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光从入口的窗户漫游在房间里,这里也是设计师谢辉最喜欢的地方。雕塑是家人在巴黎旅行时在一家画廊购得。经抛光打磨的手工玻璃花器出自ARCADE 的Pablo系列。从壹集购得的木质玄关桌是来自东南亚的孤品老物件。
“我印象特别深刻,看完房子,我们一起吃饭,她对我讲,‘设计空间不只是呈现风格,而是未来家的样貌,你们需要想清楚,想要怎样的一种生活,怎样的一个空间去承载。“ 这番推心置腹的聊天,打动了屋主一家,那顿饭之后,让他们一家人开始对新房子逐步有了不同生活场景的预设。“想要怎样的一种生活”也成为了家人藏在心底的一个一直很重要的需要回答的问题。

                            
温润的木质边桌以其稳重的结构和优雅的肌理、纹样与艺术家熊言钧创作的《墨池》相互映衬。

                            
用木材石膏创作的雕塑作品《耗散结构5号》出自意大利艺术家Attilio Tono (阿蒂利奥·托诺),在白色空间里像一个灯塔,让客厅变得不再单一。

                            
曲线的楼梯增加了空间的层次,让开阔的客厅有了丰富性。蓝色沙发来自Baxter,金属边几出自Ginger - Jagger。

                            
对于为很多人设计过家的设计师谢辉来说,从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性的情感共鸣出发,原本就是做设计的起点和不可回避的课题。
她说:“我们做设计,尤其是家的设计,不只是简单的空间装饰,内核是呈现对生活的诠释。设计师一定要有共情的能力,理解这家人在精神和生活上的诉求。房子是在营造一种关系,家是家人在一起的载体。它关乎家人在一起的状态,要让住在里面的人感受到内心的满足。”

                            
客厅是一家人平日里最常待的地方,这里除了有家人的欢声笑语,也有绕梁的美妙琴声的相伴。单人沙发、茶几、边桌均来自Baxter。

                            
来自意大利摄影师Paolo Ventura ( 保罗·文图拉)的摄影作品《墙的背后》是客厅的焦点。黄色单人沙发出自Baxter。
于是谢辉花了不少时间,与一家人交流相处,渐渐地他们成为了朋友。对于设计师谢辉而言,屋主一家人的生活画面是她设计的起点。细致观察他们各自在生活主线之外隐藏的个性化需求是她设计的关键:家庭成员有的需要一个可以独立打电话、处理工作,听听音乐放空的空间;有的需要一个可以思考,安置热爱的文学,可以安静地读马尔克斯、毛姆、黑塞著作的地方,最好这个空间还能关照自然……
“他们需要一个复合的环境,既容纳三代人的生活习惯,又需要各自独立的场域,各有天地。如果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情绪都被悉心对待,好的能量便会辐射在整个空间里。”谢辉说道。

                            
每当美食端上桌,孩子们承欢膝下,父母在侧,再没有比一家人坐在一起用餐更美的画面。流水的玻璃幕墙后映照得是一幅花园的写意画。墙面作品为收藏的旧教堂中古挂件。餐桌来自Meridiani ,餐椅出自Arketipo,灯来自Baxter。

                            
但好事总是多磨,第一稿方案出来后,虽然大家都满意,却又遭遇疫情、停工、甚至白蚁的侵袭,于是不断等待、调整,甚至推翻重来……时间带来插曲与艰难,也带来成长与新的视角,李小姐说,“时间久了后,我们会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变化的需求。”
比如最初的方案,原本的设计是做三层的空间,每个成员的独立空间更大;而如今是两层半,既保留了每个人的私密空间,又让公共性加强,更聚气。“现在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状态,每个人的生活尺度刚刚好,空间过于复杂,也许在生活中并不会真正去使用。”

                            
李小姐一家人对艺术品的收藏与喜爱大相径庭,但就是这样将各自喜欢的作品放在一起却呈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的包容性和冲突的戏剧感。墙上挂的是俄罗斯艺术家Alexander Basil(亚历山大·巴塞尔)的布面油画作品《无题》。黑色壁灯出自Sigma L2。
而被拉长的时间,也带来审美上的新体验,随着这个家的不断打磨,李小姐也开启了她艺术之旅,她和谢辉一起去巴塞尔艺博会,逛艺术画廊,与其说是为这个家选作品,更像是从艺术的角度,重新认识自我。
谈起家中的艺术品,她说自己更关注作品本身是不是令她愉悦,是不是真的喜欢,而不太在意市场走向或是创作者的背景,而随着日渐深入地探索,心里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原本计划的三层空间,设计师谢辉将其改为两层半,将光从顶部引入室内,让这个既开放又有点私密的公共空间有了多重的韵味。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写作业,李小姐也喜欢坐在这里处理工作的事儿。沙发来自Cassina,茶几出自Ligne Roset,落地灯来自Mogg。墙上的画作是中国艺术家梁艺馨的布面丙烯作品《无题》。

                            
这个空间的舒适是计划之外的惊喜,就像墙上的这幅来自意大利艺术家Claudio Verna(克劳迪奥·维尔纳)的大型油画作品《意外之外》般,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对谢辉来说,空间的营造还在于趣味性,“让房子有趣起来,住在里面才不会厌烦。”其实,步入大门,你便会感受到她谈及的这个趣味点——入口是刻意收缩尺度的“洞穴感”,随着视角的转换,才豁然开朗。
“尺度、克制”,是谢辉常提及的词汇。在她眼中,人和空间尺度的关系非常微妙,“人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大的空间,比如我们此刻坐在这里聊天很舒服,是因为这个空间的高低、大小,和我们的心理是接近的。”

                            
这是李小姐自己的独属空间,在这里她尽情地在黑塞、马尔克斯、毛姆的世界畅游。这个空间是她的精神家园和理想国。边几来自Moroso,LC4躺椅是Cassina的经典款。设计师Charles - Ray Eames设计的休闲椅是读书必备。布面油画作品来自意大利艺术家Rudy Cremonini。壁灯出自Flos.

                            
美国波普艺术家Roy Lichtenstein的的《日出1965》仿若屋顶照下的日光,给人希望。台灯来自Ingo Maurer,收纳柜来自Finn Juhl 。画作《马可波罗和忽必烈》来自意大利艺术家Leonardo DeVito。
而家中的另外一个“趣味点”则更具精神性——独属于李小姐的精神空间,既可以阅读、思考,也可以小憩、静坐,而屋顶上的关于光的设计,则是神来之笔,令光线可以因人的状态随时调整,人便在这光亮与幽暗的切换之间融入到遐想的“小宇宙”里。

                            
墨绿色的卧室采用灰色作为过渡,舒适时也更能营造出静谧优雅的氛围。单人沙发来自Baxter,茶几为La Chance。床来自Flou,黑色边几来自Baxter。
李小姐说,原本一家人的生活与工作,都处在一种有规律的忙碌中,除了逃离日常的旅行,对于生活与艺术的感受机会并不细致。但有了这个悉心打磨的家之后,像是多了一层精神上的依靠,一种凝聚家人的能量。

                            
《你的名字在我的名字之上》是由秘鲁艺术家Claudia Martínez Garay创作。搭配淘来的旧木长椅既幽默又添几分神秘,有时翻翻喜欢的书,卧室变成了非单一的睡眠空间。

                            
衣帽间设置在顶层的阁楼里,这是女主人的另一个乐园。紫色的沙发出自B-B Italia。
“我们共同努力,营造出来的结果,无论是物理上的房子,还是精神上的空间;无论是一段旅程的回忆,还是共同讨论的一种观点认知,最终都变成一个一个属于我们的‘记忆点’,投射在这个家里。”
家与生活的样貌,空间与人的互相成就,便在这种投射中形成一束照亮彼此的光。家真正的意义就此一点点实现。

                            
摄影 | Boris Shiu
造型 | 远方
撰文 | 余雯婷
编辑 | 田海凤
视觉设计 | 舒宁
摄影助理 | Ocean 杨浚舟
编辑助理 | 程婧

                            

                            
安藤忠雄“进军”好莱坞,以无形光线勾勒空间节制之美

                            
独家|“极简之父”John Pawson在农场别墅的美好一天

                            
残奥会冠军的米兰郊外宅邸:它那时破败不堪,但依然美丽

                            

                            

                            

                            
点击上图直达订阅小程序

                            

                    

举报

环球设计

什么也没写

16029 作品/ 0 人气

  •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推荐作品


    相关文章

    下载

    加入到画夹管理

    添加画夹

    提示

    右键保存、高清大图仅支持VIP会员
    名师作品集【专享】
    全网名师最多、更新最快、作品最全
    作品库【无限查阅、一键下载】
    全球最大室内作品库,超33万部
    精品资料【下载】
    全年精品资料更新超1000部
    灵感搜索【原图下载】
    中文搜索全球顶尖案例灵感图
    设计师生活馆【内购价】
    5大电商平台官方合作,专享内购价
    CAD库【模型下载】
    cad单体模型库精准搜索查找下载
    免广告打扰【屏蔽】
    屏蔽全站广告,享受纯净体验
    3D模型【送199币值199元】
    分享全网最新精品3D模型
    名师与资料完善后,价格涨至699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