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谢柯:3000㎡家具店玩成了“即兴剧场” 首
2025-04-07 21:35
在一片鳞次栉比的高楼群落中,周身被木头包裹的壹集安静地卧伏在街角。内凹的入口温柔地将人引入到第一道门厅,透过左右两处临近地面的玻璃窗口可以稍微瞥见内里一隅。稍走几步,感应的滑门随即敞开,将人徐徐拉入设计师谢柯叙写的空间脚本里,却又因有一排廊柱的遮挡,仍不可窥得故事的全貌,反而更引人想一探究竟。
沿着温润的陶砖再往内深入,才能真正置身于开阔场域。暖融的阳光透过窗边层叠的帘布,在低矮的木桌、展台上摇摇晃晃地投下细碎的剪影,所到之处皆是各色保留着传统工艺的自然器物——它们来自全然不同的国度地域,看似是无关的元素,却在此处顿生和谐。
在设计之初,谢柯一再强调物理的展陈空间也是精神内退的栖息地。一层空间以裸顶方式保留了原始的高挑尺度,与小小的器物摆件形成着一种对比反差,“如果我们在高的空间里摆一些大件东西,反而会冲淡强烈的空间感,我们希望人进来先被这个空间所打动,然后再去关注里面呈现的东西。”
空间中心的几处展台采用了与地面材质一致的陶砖贴面,
就“坐电梯还是走楼梯”的问题,谢柯与合伙人支鸿鑫争辩了许久。他坚持要通过电梯这个故意的手段让人在空间的各处慢下来
一层电梯前的长廊便是一个重要的转换空间,通过一道窄门迈入这里,暗调的氛围将人安全地围住。在等待的时间里,来访者可以有足够的耐心细细观览四周的展品,也为正式进入二层艺术展厅前,进行一次序幕的铺垫。
敦实的建筑总在后知后觉中予人一种安定感,细细观察,才发现二层的墙壁被特意增厚了许多。其原因还是源自于谢柯在旅行中的见闻,他发现世界上许多传统村落的房屋都有着厚实墙体的共性,而这点在他近期落地的大理温泉院子更为突出,夯土砌起的墙足足有一米厚。
行进的尽头是一道土色的砖墙,绕行到背后,眼前是一条直直向上的细窄楼梯。在通往三层的路途里,黑色墙面带来的压迫感阵阵涌来,刚刚还在四处游晃的精神不由得再次收紧起来。
三层的窗边连廊又是一处反常规的节奏处理,明明是光线最好的位置,设计师却以留白的形式完全释放了出来,只为了“让刚被物件塞满的眼睛休息一下”。
与光同行,穿过廊柱的间隙,逆向步入这个被墙与柱围合出的中古小厅:黑色的茶几与沙发占据着绝对的视觉中心,多材质的棕色柜体静谧地守候两侧,掺杂着深浅黄色的单椅则随意散落在旁边。在落地灯向顶面漫反射的光晕中,一抹抹沉稳的色彩如泼墨在空间内恣意挥洒,隐约间让这里的基调透出一分神秘气息。
法国波兰裔女摄影师Gabriela morawetz的艺术作品,
坐拥七百平有余的四层空间作为单层面积最大的展厅,虽然高度相较楼下矮上些许,但在尺度感上却更接近于真实的家庭空间。谢柯用长短不一的墙体在原本大平层的空间内落笔勾勒,划分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场景区域。
它们没有被封闭起来,而是尽可能地保有自由穿梭的贯通性,以自在流动的路线模糊了展品与生活的界限。来访者可站在其任一场域向四周张望,都能轻松瞥见风格各异且充满灵光的“家中角落”。
“我们设置了一些客厅、餐厅的场景,希望能让客人和平时生活的空间联系起来,但又不想让它非常还原生活,就像绘画一样,如果描绘的东西特别真实,反倒无趣了。”支鸿鑫谈及常有客人会把展厅的餐桌拿回办公室,相比冰冷硬朗的传统办公家具,质地温润的柚木餐桌总会让人更愿意多待上一会儿。
在四层空间中,一些不符合常规的陈列组合随处可见,譬如白色皮质的中古沙发旁躺着一张东南亚老木长凳,或是流光溢彩的玻璃灯组下是一张略微笨重的石桌......都有悖于过往大众对于壹集风格深沉的既定印象。这些看似反常的设计背后,其实是设计师对“家”概念的重新解构——抛开任何风格与材质的碰撞限制,每件家具都成为着独立的叙事者。
图中地毯来自Cotepierre mathilde labrouche,
为了进一步打破家具使用的桎梏,美陈团队用稍显任性的方式展现着家的无尽可能。不论是专门在个别小空间摆上大家具,或是在细长走廊里扔上一把大体块的包浆木椅,还是在整层最暗的空间里用全灰色调的单品组合。这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总是引人入胜,牵引着来访者不断地在空间里穿行探索。
墙上艺术装置出自Christiane Grimm。
作为一个“家”,它又不完全写实,家具的组合方式甚至近乎抽象
图中家具来自MVN sofas - vintage collection。
“我们有时候也觉得很奇妙,这些东西单看是组合不到一起的,突然到了我们店之后,随便一摆都变得很协调的感觉。”支鸿鑫笑道。于是必然的巧合在展厅里发生了,无论是叙利亚的口吹彩色玻璃,还是印度的龙皮黑陶,这些质朴的手工制品背后,其实都是一群有着设计背景的年轻人。
他们投身于恢复古老工艺,又在其中恰当地融入了自己对当代美学的理解与坚持,期许用亲密的物件建立起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也许它们各自呈现的形态有所变化,但其最本质的自然理念与对人的关照是永恒的,都是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的温暖回应。
民间流传下来的“怪东西”也格外吸引他们,像是一只在别人家后院蹉跎多年的小凳,或是用纤细的竹条捆扎在一起的“危险座椅”
这种不安分的贪玩个性同样被谢柯藏匿在了空间的一些边角地带,他带着团队在空间内几处隐秘的地方偷偷进行了许多关于材质肌理的研究
壹集的诞生源自于谢柯和支鸿鑫在常年旅行中与美好之物的相遇经历,这些年他们从巴厘岛的椰林深处、清迈的百年村落,踏足至法国的乡间工坊、墨西哥的狂欢街头。那些被岁月反复冲刷、打磨的物件们,最终被他们珍视地带回到了这栋“时间博物馆”。
“每次淘回来的东西都代表着我们当时一些模糊不清的想法,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带回来会怎样,但就是觉得它是好的,是喜欢的东西。” 通过不断向外行走、把自己放入更具体的世界中,谢柯与支鸿鑫逐渐从一片混沌中找到了自我审美的内核,这些也凝结成了壹集质朴却深刻的选品哲学:自然材质的生命力与漫长时间的馈赠。
看完壹集的新展厅,你最喜欢空间中的哪个角落?哪个设计元素?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