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迅设计 × 首发 |绿缦时光,栖氧成诗_20250704
2025-07-04 17:39
当晨光穿透纱幔,城市在钢筋丛林的罅隙间苏醒。被数字洪流裹挟的我们,却在混凝土的缝隙中捕捉着自然的脉动:露台盆栽抽出的新芽,窗台停驻的斑鸠,雨后泥土的芬芳。这些细微的感动,正悄然重塑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在广州地铁地产·珑曜上城,奥迅设计以87㎡为载体,以“城市的微旅行居所”为灵感,通过自然疗愈体系,将空间设计成一场循序渐进的感官旅程:
从开放的客厅(社交与自然的交汇点)——到进入餐厨区(生活的烟火剧场)——继而多功能区(情绪的过渡带)——再到阳光露台(与自然对话的角落)——最后抵达卧室(独处的静谧之地)。
这样的布局,从公共到私密,层层递进,让每个区域都成为能量的转换站——既满足日常功能,又悄然疗愈身心,最终实现从“居得舒适”到“居身也居心”的跨越。
从开放式客厅出发,这里是社交与自然的交汇点,也是这场感官旅程的序章。LDKB生态矩阵如一首铺陈的散文诗,让城市的喧嚣在此沉淀为木质的温润。
客厅以"社交核心"的姿态铺陈,模块化沙发可随需求自由组合,适配聚会、独享等场景。光影与质感材质彼此碰撞,彰显更臻于艺术品般的质感,而空间亦报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浅橡木饰面从地面延伸至墙面,与粗粝质感的麻质窗帘形成细腻对比。阳光透过木格栅洒落,光影斑驳,如同自然之诗在空间中缓缓流淌,将沉浸感推向极致。
一侧的开放式餐厨区是生活的烟火剧场,设计师刻意保留材质的「对话感」。中岛台采用仿石材纹理的哑光面板,触觉的冰凉与木质高脚凳的温润形成有趣对比。
这种材质对话,巧妙地暗示「咖啡独处」与「家宴欢聚」两种生活模式的自由切换,深刻诠释现代人的社交感与仪式感。
感知的状态总是从体表开始,反馈最终到达内心深处。大面积玻璃窗将日光酿成流动的诗行,以静默的器物:木纹里沉淀的年轮、陶器上凝固的手作痕迹、亚麻布面起伏的经纬,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大胆拆除传统“书房孤岛”,在客厅区植入亲子交互模块。开放式层架如展开的折扇,陈列着主人淘来的陶器、翻旧的精装书、或是玻璃罐里风干的木百合。
这里是心境的转换站:晨起时可在此习字冥想,午后可变身为临时书房,夜晚则成为亲子观星的静谧角落。
托马斯·丘奇曾言:“真正的花园,是室内向室外的一次深情凝望。”一盆垂落的绿植悬于格栅之上,无需土壤,亦能生长。一侧的常春藤正以每天一厘米的速度,悄然改写着空间的边界。
一张做旧的藤编茶几,两把亚麻坐垫,便是与自然对谈的席位。设计师埋藏了「声景彩蛋」——当夕阳将栏杆染成蜜色,指尖划过《草木集》的书页,隐藏在绿植丛中的微型音响,定时播放溪流潺潺,与鹦鹉的清脆鸣叫进行对话。这时,露台便成了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一隅。
在自然诗性的纷繁延展中,主卧是逃离时间线的度假秘境。270°环幕玻璃窗将天光云影邀入室内,构筑起承载精神与心灵的栖息之地,营造出悠然沉静的空间氛围,与居者内心共情,意向自在,精神为上。
床品的柔软触觉与围合的视觉赋予安全感。无主灯设计中,两盏可调角度的黄铜阅读灯,似萤火虫停驻于夜色。设计师在飘窗暗藏升降茶台——晴时品茗观云,雨时听檐滴阶前,四季更迭皆成私藏。
次卧以「可生长的容器」为理念,采用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铺陈,模块化榻榻米可随需求延展成茶席或临时客床,为未来留足变奏的可能。这里没有冗余的装饰,唯有阳光在墙面游走的痕迹,记录着岁月最本真的模样。
儿童房的设计,鼓励创造力的自由生长,又通过隐藏式收纳维持视觉的纯净。柔和的暖色调灯光,为阅读或游戏时光营造出温馨而专注的氛围,让快乐在每一寸空间内流淌。
奥迅设计笔下的广州地铁·珑曜上城样板间,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城市栖居」的感官实验。从客厅社交的欢聚到独处的宁静,从自然的馈赠到人文的温度,每一处细节都在回应:都市人的“诗意栖居”,不过是让物理空间与精神原乡达成光合作用。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