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子月设计:在城市缝隙中生长的一处精神涧谷 首
2025-09-16 23:44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节拍中,我们是否还能找到一个让心灵驻足的空间?“融起涧”便是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于宁波老城的一隅悄然生长。这个不足300㎡的空间,通过文化隐喻、自然意象与现代工艺,回应着都市人对“精神临疗地”的想象,也构建了一个介于日常与非日常之间的意识场域。
宁波三江口,作为城市的发源地,拥有超越上海外滩的历史厚度。从唐代的明州,到晚清海上通商的门户,这里沉淀着千年城市纹理。项目选址正位于老外滩旁的城中村区域,周边环绕天一阁、月湖与鼓楼,时间的尘土与人文气息交织其间。
业主受传统文化召唤,希望有一处隐于市井的文化属性的精神之所,得以在文化、美学与实用之间达成平衡。
一楼茶、景与流动的公共叙事:一楼作为对城市开放的“心灵客厅”,以“景观 茶席 共享”复合式功能为核心。入口虚实结合,引导访者放缓步伐。地面采用黑色人造石,虽易刮花,却借“不完美的质感”回应使用痕迹即为生活的哲学。
可拼接组合的“魔术桌椅”呼应茶事、书法、围炉等多场景需求,成为空间流动性的物化表达。临街立面以可开合帘幕处理虚实界面,关闭时隔绝喧嚣,开启后引入老树光影,形成“街景即画卷”的通透体验。
转为私密,设有古琴、钢琴、书法区及榻榻米起居区。榻榻米区低窗引树影入室,结合格栅设计,屏蔽街头杂音,创造“坐看风动树影”的内观氛围。
钢琴演奏区围绕植被布置,灯光投影至天花板形成丛林光影,与音乐形成感官联动。顶部弧形设计优化声学反射,使音乐与空间产生共鸣。隔断采用高透光丝绸布艺屏风,实现“光气可穿,气场可续”的东方美学秩序。
弧形逻辑:三江合流的几何意象。设计语汇取自三江口“江流汇聚”的地形意象,原建筑“1/4圆”的结构延用至空间布 局。入口处的弧形“峡谷”通道、楼梯边缘灯光、吧台曲线、弧面隔断……均形成连续 的空间语言,寓意“无限延展的意识路径”。
空间哲思:虚实共生与上下叙事。以“实”为景,黑色石材与浅木形成“重压轻抚”的稳态气质;以“虚”为构,留白墙 面、柔性隔断、可穿透光影组成了更为精神化的氛围。同时,景观视角也构建了“向下 看水、向上观天”的禅意体验,将“内省”与“外望”交织成冥想路径。
材质审美:不完美之中的感知力。设计不以材料昂贵为唯一导向,而是强调质地与意象。地面黑石带有金斑点,如“大地 孕金”;楼梯与桌面边缘倒弧处理,以“柔化空间感官”为本。空调风口隐藏在光源之后,最大程度保持顶面整洁,使科技成为空间的“隐形配角”。
名称的象征结构:“融起涧”,一名三意:“融”象征能量聚合,万象归一;“起”寓意发心与启程, 隐喻超越三界的精神归处;“涧”指水之意象,静水深流,承载空间的内在秩序。
建筑入口“莲花垂柱” 形似古建筑柱础,实为装饰亦为“莲意”象征;入口的七个孔暗藏“7”这一佛教数字; 一楼木栅设有“融”字铭文,二楼则藏有法师墨迹,光线照射时若隐若现,形成“窥探 式”的叙事体验。
故事性的叠加结构:如《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此地亦然,形制之外, 慈悲与智慧悄然生发。
/Architectural renovation, interior design, cultural arts
/Gumuziyue Space Design Office
/Mie Mie Yang Display Design
古木子月空间事务所成立于2010年,秉持“立已达人、成人之美”的哲学态度,以规划、建筑、室内与陈
设等全面的设计系统为不同领域的高端客户提供特定的设计定制服务。
设计创作讲究物理功能、注重空间体验、善于现代手法、崇于东方精神,作品呈现当代性、自然性与人文性。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