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他进行了一场关于“叠合人生”的居住实验
2025-10-09 23:36
走进建筑师王泉的家,仿佛翻开了一本立体的建筑绘本——柯布西耶的立体主义、安藤忠雄的光影游戏、巴瓦的自然哲学,都以一种举重若轻的姿态藏在空间的每个角落。这里既是迸发灵感的工作室,容纳欢闹的派对场,也是家人相守的居所,更是一场关于“叠合人生”的温柔实验。它不只是一栋房子,更像是一个会呼吸、能生长的小世界。
王泉,中国著名建筑师,毕业于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和比利时鲁汶大学。其在建筑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品涵盖商业、住宅及城市综合体等多种类型。
拜访建筑师王泉的家,可谓完全契合了 House tour 这个词的真意。从步入门槛的那一刻,你会从视觉到心理上完全领略一场“游历”的乐趣——行走在这座如“天外来客”的多层建筑,一路“游山玩水”,所见之处,满是对建筑史与艺术史的致敬,柯布西耶、康定斯基、安藤忠雄、巴瓦的那些奇思妙想,都被他安置在每一个隐秘角落,等待着富有好奇心的来客去解谜。
建筑原本是三栋独立的别墅,王泉通过加入与原本形态完全不同的、如“天外来物”的异形体量,将这里改造为他的自宅与工作室。
而这种敬意,亦不是直白复刻,常年来游走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王泉,将经典元素拆解成光影、材质、空间节奏里的细节,藏在转角、窗景,甚至楼梯的扶手处,这种“藏”,让房子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对王泉来说,“这座房子关乎的是设计背后的哲学,而不是表面的风格。风格应是逻辑思考后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强加”。
客厅中,几何栏杆与红色的壁炉共同构成三维空间,这是对康定斯基作品的解构和重组。壁炉上方挂毯来自印度,地毯来自土耳其,它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充满异域气息的舒适空间。
经过特别设计的栏杆具有不规则几何特点,致敬并解构了康定斯基的经典语汇,他的符号在三维空间中被打散和重制。
王泉为这所房子取名“叠舍 Mix House”,一名三意,耐人寻味:首先是功能之叠,这里原本只是家人的居住之所,经改造后,新增了地下工作室与社交空间,灵活切换,让一座房子同时容纳多种生活场景;其次是新旧之叠,原建筑的四角坐标得以保留,但嵌入了全新的金属体块,传统灰泥与冷峻钛锌板交融,碰撞出空间交错的立体美感;最后是风格之叠,设计中融入多种风格元素,反差明显,却毫不违和,共同营造出一个丰富而协调的视觉现场。
中餐区在设计中被计划为人少时的相聚场所。圆形元素在这个空间被强调。地面的材质采用人工红砖上覆环氧树脂,致敬勒·柯布西耶在 20 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常用的材料。
西餐区与中餐区相连,中间由一个洗手台分隔空间。相较于其他空间,西餐区的色彩更加明亮,屋顶黄色致敬墨西哥建筑师、第二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路易斯·巴拉甘的经典作品。这里的壁炉通过特别设计,洞口微侧于正面,正是考虑了烹饪者的使用习惯。
此外,房子还另有值得玩味之处,他设置了三个独立的出入口,分别对应三条空间动线。它们既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又能在内部实现连通。每个入口所对应的区域都配备了独立的卧室与厨房,可完全对外自主使用。正因如此,王泉又戏称这套房子为“三宅一身”——同一屋檐下,三种生活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结。
男主人卧室和书房处于同一层,色彩风格一致,且更加简约。在窗户和材质的处理上,延续了王泉喜欢的地中海风格。
左图:浴室作为房间中的独特存在,采用全金属材质,圆形的空间更利于沐浴习惯,同时整体形态如同天外飞来的“飞船”。床头挂着来自伊朗的纯手工挂毯,床尾的柜子收于德国慕尼黑,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个空间里和谐共处。右图:女主人房的一角,摆放着有着 120 年历史的新艺术运动家具,上有云母镶嵌纹路。与卧室的暖色相对比,浴室采用大面积蓝色马赛克铺砖。
跟着王泉的“导览”,移步异景地迈向空间的纵深,会发现“叠舍”二字除了建筑形态上的含义,更有一层生动的注解:“叠”的不只是空间,更是生活、记忆与未来可能性的相遇。与其说它像一个家,不如说更像是王泉作为建筑师的一场自我建筑实验,如他所言:“如果不是在自己家,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有趣的是,他的太太和女儿也都是建筑师,家里每个人对建筑都有独到见解,但落到这个家上,却达成了奇妙的共识——一切由王泉做主,其他成员只管“拎包入住”。也正因如此,这里才成了他尽情挥洒创意、完全掌控的空间。
第二宅是王泉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图书馆。他格外喜欢其中一个拥有天光的角落,上方的天窗其实是一个鱼池,有水的时候光线效果会更加戏剧。前方LC4 躺椅,勒·柯布西耶,Pierre Jeanneret,Charlotte Perriand 设计(1928年)Cassina 出品。Arco 落地灯,Achille - Pier Giacomo Castiglioni 设计(1962年),Flos 出品。后方摆放有木雕的黑色线条椅子是王泉的设计作品。
书房内阳光充裕,屋顶采用红砖,地面则选择更深的颜色去平衡房间过亮的问题。屋顶的十字拱致敬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中(例如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的经典结构。LC2 扶手椅,勒·柯布西耶,Pierre Jeanneret,Charlotte Perriand 设计(1928年),Cassina 出品。
难得的是,空间中虽处处可见致敬大师的试验性手法,却并未因此而丢失日常的生活温度。在设计时,王泉亦考虑到家庭成员的喜好和需求,在探索形态与概念的同时仍旧忠于生活,保持着一种珍贵的平衡。
工作室另一侧,黑色的旋转楼梯、突出的窗洞体量,让墙面富于韵律。
比如他为家中地位颇高的三只加菲猫设计了猫舍,不仅有专属的洗澡区,楼上的房间还特意设计了供它们自由进出的通道,尽显对这些小家伙的用心;尽管自己喜欢清修古朴的卧室风格,却为太太贴心打造了一间英伦质感的典雅卧室,以及女儿那间更为现代通透的房间;地下室的设计,也暗藏一份温柔的坚持:所有房间在白天都必须拥有自然光照,彻底告别传统地下空间的压抑与不适。而在Workshop 区域,他还以名画为背景,做了一个小小的置景角落,成为访客最爱打卡的地方。这些细节无一不体现着他试图让空间与生活深度交融、对话的设计哲学。
具有几何感的红色通道连接两个彼此独立的场所——王泉的自宅与第二宅。
这套房子从构思、设计到实施、完工,王泉坦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常常也陷入“自我斗争”,或是推倒重来,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对他而言,设计过程中持续的思考与自辩,远比最终成型的形象更为重要。他始终相信,设计的终极目的并非仅仅塑造完美的视觉画面,而是真切地回应和解决真实的生活需求。
在第三宅中,空间更多承担沙龙、聚会的功能。整体风格更加冷峻且具有未来感。
地下室有多种娱乐功能空间,色调更加深邃和浓郁。在楼梯下方,摆放着王泉收藏的椅子,来自Gaetano Pesce。
这个居所置入了多元的娱乐活动空间。其中地下娱乐空间主色调为橙色,是王泉致敬其在荷兰的留学回忆。
王泉曾在国内学习建筑,后赴欧洲深造,他常年行走于世界各地,看建筑、访名家、读空间,如海绵般吸收不同文化的建筑语言。甚至在我们拜访“叠舍”的这一天,他仍在国外继续着他的建筑之旅,通过视频连线,他带我们远程走入这个家。来自过往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经验,仿佛成为一种隐喻,是他建筑理念最生动的注脚:人始终向外行走,不断吸收养分,却又始终向内回归,将广阔的世界融化进自我的设计哲学里,化作空间里一个一个诗意的角落。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