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夏 × 陈幼坚丨让香港在香气里慢下来 首
2025-10-21 21:22
9月的香港铜锣湾,人潮涌动。双层巴士驶过轩尼诗道,空气里夹杂着茶餐厅菠萝油的热香,街角热门的面包店前已排起了长队......在这片被“快消费”节奏席卷的街区,观夏(To Summer)的香港首店“观夏铜锣湾”(To Summer Causeway Bay)正式对公众开放。在内地相继落地多个城市后,香港首店成为观夏面向更广阔语境的一次全新尝试。
观夏(To Summer)的香港首店“观夏铜锣湾”(To Summer Causeway Bay)古朴静谧,暖色灯光流淌于屋内,照出一隅天地,外面则是熙熙攘攘的轩尼诗道。摄影(上图):胡凯,@AGENT PAY
不过开设“观夏铜锣湾”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这个空间更承载了与城市对话的希冀。在这里,观夏将目光投向香港的在地记忆,以“香港制造”为核心线索,追溯20世纪60年代制造业腾飞时期的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女性,久远记忆在这里被重新唤起,成为贯穿在空间叙事间的隐形主角。
这个“容器”的形态由陈幼坚与观夏一同塑造。二者的相识颇具偶然,但对于东方美学、城市文化与“东方香”的相似理念令他们一拍即合。在观夏来看,陈幼坚不仅是设计师,更像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他曾经历过那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也看见无数无名女性走出家门、走进工厂与办公室;而其“东情西韵”设计风格也让东方的细腻与西方的语汇在作品中不断交织。横跨文化的交织实则与观夏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
进入店铺,映入眼帘是“调香室”,香水原料如同博物馆般展览,复古的褐色瓶身,标写着每一种气味的名字。摄影(上图):胡凯,@AGENT PAY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早年的生活环境其实非常混合和多元。在这个环境下的成长让我有双重的‘眼睛’(视角)。我想,这次的合作也是因为观夏看中了我的文化背景,这和品牌需要更加融合文化的视角相契合。”他们的合作始终围绕一个恒定话题:在香港,怎样开出一家真正属于这座城市的店?这个问题的答案被写进“长物亭”,这也是整个“观夏铜锣湾”最具特色的部分。不是单纯的展示,“长物亭”更像是一段关于时间、记忆与文化的叙事,在快节奏之外重新找回一种久违的“仪式感”。从这里,东方独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气质,被推向更远的世界。
香水、原料及香插整齐陈列,令人目不暇接。摄影:胡凯,@AGENT PAY
设计师、品牌顾问及艺术家。他独特的“东情西韵”设计风格鲜明,深受国际设计界推崇,为年轻一代设计师带来深远影响。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一切喧嚣都被挡在一层淡淡的香气之外,柔和的或强烈的光线从沿街的落地窗渗透进来,伴随着窗外往来匆匆的行人和游客......你正站在有着细腻木纹的长柜前,透过玻璃看到那些属于香港人生活印记的纹样与包袱皮。店员用有着特别纹样的包袱皮把你精心挑选的香氛包裹起来,用花笺纸写下寄语、拓印上纹样。脚步在这里自然慢了下来。
“长物亭”中,长桌展柜静立,木纹细腻。摄影:胡凯,@AGENT PAY
“长物亭”正是这种“慢”精神所在。“‘长物亭’的灵感最初源自文震亨的《长物志》。书中所言‘身无长物’,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指那些并非功利必需,却能供人把玩、带来心灵愉悦的物件。我们希望,当香港的消费者在这里挑选并带走记忆深处被唤醒的熟悉香味时,也能感知到背后所传递的‘长物之美’,一种关于‘无用之美’的文化体验。”品牌联合创始人沈黎这样描述道。她继而列举了很多古代生活中那些无用却珍贵的片刻:张岱披着厚衣走到湖心亭,只为看一场大雪;吴王让爱人“陌上花开缓缓归”;人们提灯观昙花,只为欣赏它短暂的盛放......这些瞬间的美,并不以“实用”为目的,却让生命丰盈。
观夏以此为灵感将东方文化的传统符号转化为“记忆的延续”。“文化符号往往需要缓缓渗透,才会真正动人。比如‘长物亭’展示柜里的白铁盒,灵感正是来自香港极具代, 表性的白铁材料。它常见于各户家门口的铁门与铁闸。这样的设计并不追求张扬,而是以低调与沉淀的姿态,在空间中延续出一种完整而连贯的体验。”陈幼坚分享道。包括展示的香料盒上印着的白铁信箱纹,“长物亭”中一共涉及5种纹样。对于香港人来说,这些是来自日常、却已逐渐被遗忘的本土记忆,因而产品也不需要打上“香港限定”的标签,人们依然能心领神会。
“长物亭”中,融合5种香港生活元素作为设计纹样——铁花窗、铁闸、纸皮石(香港典型建筑元素)、木棉花(花语珍惜眼前人,常用作枕头和入茶)、米通碗(香港家家户户最常见的碗纹样。摄影:胡凯,@AGENT PAY
陈幼坚把这些文化元素转译成新的艺术语言:“这些都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比如窗花,传统的图案或许熟悉,却容易被日常忽略。我们尝试重新呈现这些纹样,让它们转化为观夏的艺术语言,一种带有浪漫气息的表达,在不同层面延展。”他把这种感性的经验带进了“长物亭”,并进一步成为对工业历史中女性状态的探索:无数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工厂、写字楼、编辑部,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社会身份。
“这是一种旧日梦想的延续。”他说。60年代的工厂车间里,女工们在轰鸣的机器旁纺织与缝制;随后的年代里,都市女性走进写字楼与街铺,以新的姿态参与商业与社会的转型。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蜕变,从来少不了她们的付出与叙事。为了致敬女性手工业与女性精神空间,观夏与香港作家程皎旸共创了一本特别在地刊物《她城游记》,以第一人称视角穿行香港,寻找那些属于女性的日常空间,消弭快速都市生活下紧迫和妥协。
在店铺的墙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她城游记》,一本献给香港女性的典藏游记。沿着你的来路,漫步在你的城池。
这些正体现了“无用之美”的价值,它创造了某种“缓慢”。在铜锣湾这样的快节奏消费街区,观夏新店成为一种异质的存在:人们愿意停下来,花时间等待、嗅香、拓印。沈黎观察到:“香港的消费者很有耐心,也愿意花时间在这里停留。”这种“停顿”正是“长物亭”、或者说整个空间的意义所在。它把嗅觉纳入空间叙事,弥补了五感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通过香,人们进入一种与现实隔离的“奇幻地带”,得以短暂逃离城市的急促。
用以拓印的本地循环木制印把,陈列在“长物亭”的长桌上。
香是观夏的根本。作为一个自带东方气质、却同时根植于当代语境的艺术香氛品牌,观夏在进入香港时,更加需要明确在这座全新城市中属于自己的基因。在沈黎看来,品牌的基因并不止于对“东方香”的源头追溯,而是对“东方”在全球文化语境中被理解和再定义的回应。长久以来,国际上对“东方香”的认知多被归为“远东调”——一种带有浓烈香料与异域气息的、标签化的想象。观夏希望突破这种既有定义,尝试从东方文化内部寻找当下的调香语言。
“书房”陈列着观夏精心挑选的香港女性史册与工艺典籍,回溯港城东情西韵气质的淬炼之路。这里盛放女性作家自由奔放的思绪,也珍藏着港人对街巷店铺的缱绻记录和情感。摄影:胡凯,@AGENT PAY
所谓“远东调”,在西方香氛的语境里,一直弥漫着龙涎香、麝香这些远东阿拉伯的厚重香材,但真正属于东方的记忆却往往缺席于这一图谱。沉香、檀香、茉莉、栀子、艾草、当归这些伴随东方人日常生活的气味从未被正式纳入西方调香体系。观夏正是要尝试改写“东方香”的全球定义。
东方的用香习惯与西方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香水源于宫廷,带着遮蔽体味的历史,因此浓烈、张扬。而唐宋文人的香囊、香盒,却是与静思、书写和审美紧密相连的日常。香于东方,恰如尼采所述,是营造心境的“美的慢箭”。真正的美不是一瞬间的爆裂,而是缓慢渗透、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与东方美学“无用之美”的哲思相契合:那些不以功利为目的的瞬间,反而构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体验。
“浴室”以女性梳洗时光为灵感,观夏洗护等产品系列在此陈列。摄影:胡凯,@AGENT PAY
正因如此,观夏在香氛创作中,大量从中国文化、自然与生活方式中汲取灵感。山川四季、花草茶饮、园林民俗,都成为可被闻见的东方气质。陈幼坚提到,他个人对茶有着深厚的喜好,甚至为此曾创立过以茶为灵感的香氛系列。在他看来,香气是私人化的,每个人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气味身份。而这恰与观夏的路径契合——用香气去呈现一种文化的自我认同。
同时,茶是观夏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线。沈黎回忆,在与世界顶尖调香师交流后发现,许多国际大牌虽然也会推出“东方茶”香水,但所使用的原料往往是大吉岭、马黛茶等西方体系内的茶材。它们易萃取、香气浓郁,却与真正的中国茶相去甚远。于是,观夏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纯粹的道路:2023年,观夏前往云南景迈山,拍摄系列纪录片《景迈寻茶》,寻找东方香背后的人文和艺术意境;同时,他们与当地茶企合作,将普洱原叶粗提,再与法国罗伯特家族合作提炼成调香原料。也由此,真正的中国茶被转化为高等级香氛中的气味语言。
在与陈幼坚的合作中,在制香与文化层面的契合让他们都感到“相见恨晚”。陈幼坚提到他在武夷山考察茶厂时,看见茶产业正在以类似法国红酒的方式被标准化、产业化,这其实反映了东方生活方式正在进入一个更自觉的时代。而观夏的实践,正是用香气的方式去回应这种自觉——让真正的东方植物与香料进入国际标准体系(如IFRA),成为介入全球香氛的“合法叙事”。当然,这种努力远不止于茶。沈黎提到,观夏正在推动更多中国原生香料进入国际体系:新会陈皮、甘肃当归、浙江鸢尾……这些在中国人生命经验中极具记忆性的植物,才更应进入全球香氛的东方语言体系中。
白铁铁盒中,橘皮幽然散香,清苦中淡淡回甘,沁人心脾。
所有这些思考,如今凝汇进这个在快节奏城市中“慢下来”的奇幻之所。相比门外往来匆忙的人潮,这里强调的是始终是停留、呼吸、感知。香港在地文化的肌理被低调嵌入空间,与观夏的香气一道,构成了完整的感官体验。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