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平米的智情智性之家,从高尔夫球场“长”出的隐世居所 首
2025-04-22 21:22
与其说这座约300平方米的空间是家,它其实更像是家主人的生活美术馆:每一方寸不争不抢,却让人移不开眼。在家之外,山景、海景、城市景观、高尔夫景四景叠加;在家以内,艺术、人文、生活井然有序。设计师李益中坦诚地说自己上次“装修房子”已经是十年前了,这次他则做起了自己家的“策展人”,将多年来深耕于设计的思考、对人文与艺术的理解、对家人和家的深情安置于此。
室内设计师、空间设计师策略专家李益中,李益中空间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他毕业于大连理工建筑系,获得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管理硕士学位;身兼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全国理事。
在深圳待了多年的李益中似乎与这座城市有些“格格不入”,或许因为骨子里对人文和艺术的热爱,“效率至上”的信条丝毫无法抵御他收放自如的生活步调。当他谈艺术时,不知情的人恐怕会误以为他从事艺术行业。实际上这位室内设计师、空间设计策略专家是建筑专业出身,也是一位资深藏家。
故事的起点,源于李益中在楼下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时,无意间瞥见了那幢似乎从球场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住宅。那一刻,绿茵场的活力与建筑的静谧相互交融,仿佛预示着这座房子将会成为他和家人心灵的栖息地。
图一:客厅是家人的聚集地,宽敞而明亮。这里安装了隐藏式的影音系统,所有的设备整合在李益中设计的音响设备收纳系统里,前来安装的音响工程师都称赞这是自己见过最美观好用的音响收纳。电视机左侧摆放的是Himolla多功能扶手椅;图二:空间格局规整,底色干净,白色基调和浅木色地板成为艺术品、家具的“画布”,墙上悬挂的是艺术家林文捷的艺术品,椅子来自Carl Hansen - Søn。
房子本身仿佛就嵌入在自然景致之中,既有山景、海景、城市的繁华,又能俯瞰球场那一望无际的绿意。“仿若置身纽约中央公园”,李益中回忆起当时近乎诗意的场景让他一见倾心,也为他后来的设计理念埋下了种子。家中布局以客餐厅为中心,围绕着玄关、厨房、书房、休闲娱乐区和阳台,一环扣一环、彼此呼应,它们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
家中处处是景,从不同角度看向窗外,都有绝佳的视野和景致,富有功能性的布局平衡着空间的流动性与实用性。
除了优越的位置和景观,这个家在户型上的优势也带来了空间划分的自由。这契合了李益中一直以来对空间的流动性的追求:“在我眼里,好户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自由,空间能够自由划分、相互穿透,格局开放可变,能够创造多重景深”;另一方面,家人在不同空间各得其所,“但眼睛的余光,能感知彼此的存在。”他说道。
图一、二:餐厅区域的这张长3.6米的长餐桌,以黑白两色大理石岩板分隔,一边光滑些,一边粗糙些,颇富有细节和质感,而颜色与质地也成为其功能区域的分界,它为生活营造出别具一格的仪式感。图三:厨房让空间有了烟火气,橱柜由日本不锈钢厨柜品牌cleanup出品,推拉门来自意大利Rimadesio,黑色餐椅为比利时ethnicraft品牌,左边餐边柜由李益中为自家空间所设计。
在餐厅,摆放着他亲自设计的带有模块功能的长餐茶桌,白色大理石区域主用作餐桌,承载了日常生活的温度与滋味。“当家庭聚会时,撤掉茶具,便是一张长长的餐桌。”李益中对设计温度、尺度与韧度的考量深入在每一处细节当中。
餐厅一侧的黑色区域被规划为品茶其余,茶桌前是李益中回到家经常待的地方,泡茶、沏茶、喝茶的时光足以让烦恼烟消云散;客厅的茶几也是李益中设计的,桌面加入雕花的工艺,其丰富肌理与大理石的结合相得益彰。
纵览多年来他主导的或是参与的设计项目,不论公共空间还是私宅,空间的严谨逻辑与理性设计背后无不蕴藏着李益中对人文与情感的思考。面对自己的家——这一让他“心之所安”的地方,他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也要求实用和舒适度兼济,他在打磨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去梳理居住的功能,让家庭成员的需求都能妥帖处理,也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留下一片自在之地。
或许,这个家最亮眼的存在并不是某件艺术品或家具,而是那些照顾到每一位成员细微之处,这也回应了家的意义。“我是职业设计师,所以家里的设计基本上是我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但其实也还是兼顾了许多家人的审美偏好。若是我自己一个人住,可能会更加个性些。”李益中如此说。
书房也是李益中最喜爱的空间之一,半开放式的空间让他既能专注于阅读写作的时光,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书桌和书凳也是他设计的,倒弧的笔触显得扎实圆润,也有分量感。
在李益中看来,要把一个家设计好并非一件易事。在他看来,打造一个功能齐备、舒适且具备视觉美的家非常考验设计师的综合能力,除了空间的处理、功能的整合,生活智慧和审美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如是说:“有积淀的设计师才能真正设计好一个好用好看有温度的家。”不难发现,我们眼前的家凝聚了他多年来的设计实践经验、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以及他对“家”从空间到精神层面的理解。
客厅后侧是一条走廊,暗藏玄机的黑色木质护墙整合了很多功能;钢琴上方悬挂着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Christo Javacheff)的作品。
他形容自己的个性是“现实的浪漫主义”,在美感与功能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诚然,当一个家以展示般的姿态出现时,我们似乎会忘记它应该细致入微地照顾到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当一个家以井然有序作为常态时,它背后一定藏着设计师和主人的缜密思考。
走廊一侧的黑色木质护墙在视觉上给空间增加了分量,在功能上则将保姆间、红酒柜、雕塑壁龛、药品收纳以及储藏间巧妙融合在一起。看似简单的一面护墙,既满足了收纳需求,也为家具陈设提供了好的空间框架;这正是李益中对“美与实用并重”的设计理念的最好诠释。
图一:休闲区是一个过厅空间,李益中有空的时候会在这里练习吉他,家人也会在这里弹钢琴;图二:前景中的书柜特意采用了上翻式柜门的设计,不论是打开还是关闭状态都经得住看。图中的后景是休闲区,墙上悬挂的作品《我的花花世界》出自李益中的朋友黑一烊;图三:书房挂着的佛像装饰是李益中从尼泊尔淘回来的,大概是因为有瑕疵(碰扁了鼻子)所以很便宜,但他接受作品的不完美。下方摆放着主人十分喜爱的中式椅。
空间富有层次感,和灵动的布局和优良的采光共同营造出轻盈通透却不失稳重的氛围,而李益中为热爱的艺术品和物件预留了充足的留白空间。当谈起尼泊尔淘回的佛像,他分享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天它不翼而飞,后来李益中发现作品被“请”到了自己的画室——原来是因为爱人在这里看书时,感觉有双眼睛老盯着她,让李益中忍俊不禁,问她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
图一:入口玄关墙上悬挂的作品来自艺术家梁铨,置物架上的台灯是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是李益中从美国西塔里埃森带回的;图二:墙上是柯布西耶的作品,这也是李益中最为自豪的藏品之一。
在他看来,艺术和设计密不可分,前者也时常成为他的灵感源泉。他分享说:“艺术与设计仿若是孪生兄弟,不管是表达方式还是观念、情境等,艺术与设计都是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单就个案的创作而言,我崇尚两条通路,一个是直觉,第二是逻辑分析。直觉来自于你平时的积累和自我感官的觉知、觉察,逻辑则是通过分析研究探索,寻找更多的未知。”
卧室区域的光线明亮、视野宽阔,Daphine落地灯由Lumina出品。
大学本是学建筑的李益中,听取了老师的建议从事室内设计。他认为室内设计依旧讲求空间的结构之美,也需追寻细节及意境之美。因此,他的家从构思到落地的整个过程他花费了数不清的时间与心思,不仅逐一规划每一个细节——从箱包储存的位置,到红酒、茶叶甚至药品的安置,都经过反复斟酌与调整。
画室一隅,墙上的作品出自留美青年艺术家程也(现居纽约)之手,橙色储物柜来自USM,TMM落地灯为Santa-Cole出品,扶手椅来自丹麦品牌Vipp,OW150躺椅来自Carl Hansen - Son。
这种对细节的苛求,不仅是为了满足居住的基本需求,更希望通过每一处精心设计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近来,李益中似乎更放慢了步调:“我很喜欢也很享受我自己的工作,乐此不疲,这一两年更是把管理的工作交给职业经理人,专心画图做设计。”他还自己留了一座画室空间,闲的时候偶尔来“过过手瘾”。
图一:为李益中女儿的卧室,墙上的作品便是出自她之手;图二:为另一个卧室,空间采用了较为跳跃的红、蓝、绿配色,墙上悬挂的作品来自艺术家唐明伟,扶手摇椅是由Charles - Ray Eames夫妇为Herman Miller所设计。
李益中的女儿从小也喜欢画画。女儿的卧室是李益中从她一幅画作获得的灵感,将她笔下的色调融入到她的私人空间中。他期待在海外求学的女儿放假回来亲自揭开这个惊喜。“有时候我觉得,设计师就是把世间很多不相干的事物连接在一起,产生某种意义,创造某种情境和氛围。”
浴室空间可以将城景尽收眼底,所在方位和楼层保证了私密性,泡澡也可以不放窗帘享受开阔景观;浴缸由科勒Kohler出品,浴缸水龙头来自高仪Grohe。
“一直在追问、探索,到底什么样的房子才是最适合人居住。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想:不管繁简、功能齐备的、舒适的、有情感的、有氛围的、有艺术性的……这样的空间一定是能够感动人的。”我们相信,李益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采集分享
举报
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评论一下吧!:)
注册
登录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
-
描边风设计中,最容易犯的8种问题分析
2018年走过了四分之一,LOGO设计趋势也清晰了LOGO设计